現在的年輕醫生都怎麼了?

“現在很多實習的孩子偷懶,懶到你無語。”
說這句話的,是上海某知名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師。
他不願透露姓名,暫且稱其為Z。
Z是神經外科醫生,用他的話說,搞神外是件頗有成就感的事,病人病情惡性程度高,手術難度大,每一場神外手術,都是在“攫取醫學王冠上最大最亮的寶石。”
但他帶的學生很多都不這麼想。
“我們實習的時候是天天泡在醫院的。”Z說,“急診手術時間比較長,有時候要干一晚上,回得晚的時候,宿舍門關了、鎖了,我就在病房裡隨便找個醫生辦公室里的長條椅子,睡一晚上。”
而現在的學生“不僅不會主動跑過來,有時候安排到實習,過來報到,就說,老師我要考研,或者老師我要找工作,就不來了。”
急功近利,不考的東西就不學
實習期“泡在醫院”有多重要?
“很多常規的、基礎的東西,教科書上不一定寫,都是要在實習當中教的。”
比如傷口換藥,正規操作應當需要2個彎盤、3把止血鉗,並且讓病人到專門的換藥室去,但很多情況下,醫生只使用1個彎盤、2把止血鉗,並且直接在床邊操作。
要把消毒用品帶到床邊,各家醫院各個醫生的做法多少都有些出入,很多老醫生雖然知道應當如何做,但苦於現實條件達不到,只能“將就”。
這“將就”的結果,就是很多學生以為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
Z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正確的做法,但結果卻很無奈。
“這些東西考試不考,考研不考,執業醫師考試也不考。”Z說,“你講這些東西給學生的時候他們就不愛聽,因為考試不考,升職稱也沒用。”
他其實也明白,現在的學生比起他們那個時候壓力更大,“不是準備考研,就是要找工作,參加招聘會和各種面試,實習期就變成了複習期、求職期”。
反正實習期結束達不到臨床要求,再參加規培,規培的內容其實就是重複實習期間要求掌握的東西,但規培要求輪轉各個科室,專業技能還是會受到影響。
“你會看到現在的年輕醫生英語很好,能寫文章,但是臨床技能遠遠達不到要求。”
規避風險,怎麼安全怎麼來
Z曾經有個病人,病不算重,但貧血嚴重,他憑經驗判斷,這個病人基礎情況差,輸血可能出現溶血等不良反應。
他把病人收治進來,通過各種措施使血紅素在幾天內持續上升,他一直壓着不輸血,希望他的血象能夠恢復到正常值,符合手術指征。
“我當時守這個病人守了好幾天了,一天晚上實在扛不住了,就跟值班醫生交代,我有備血,複查結果如果這個病人血紅蛋白往上走,就不要輸,如果掉下去了,掉到6或6以下,就輸。”
第二天他到醫院的時候,血已經輸進去了。
“當時我內心就咯噔一下。”化驗結果显示,這個病人的血紅素明明還在上升。
Z其實也理解值班醫生的選擇,因為教科書上寫,血紅素在8克以下就應當輸血,當時病人的血紅素接近7克,值班醫生不顧Z的“經驗”,按教科書輸了血,這樣,即便出了事,追究起來,他也沒有任何問題。
“但如果我不給病人輸血,病人出了事情,一告一個准。”
遺憾的是,這個病人最後因為免疫系統太弱,輸血后發生溶血,去世了。
“這個值班醫生做錯了嗎?”Z自問,“沒錯,但病人結果就是不好。”
“不顧經驗”“跟着教科書走”的年輕醫生,他在帶教生涯中遇到過許多個。
美國中年醫生也深受年輕一代觀念改變之“苦”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中年醫生們也在為如今風頭正勁的“小鬼”們頭疼着。
根據美國醫院協會的調查,與2001年相比,美國2011年直接受雇於醫院的醫生數量增加了30%-40%。
而那些獨立診所或醫生集團的日子卻“很不好過”,2005年之前,美國有超過2/3的醫療機構的“私立”的,但在短短3年間,這一数字就跌到了50%以下。
為什麼?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開個人診所、或是加入醫生集團“太累”。
“3、40年前的那代醫生,被稱為有企業家精神的醫生,他們那一代出來之後就覺得自己要賺更多的錢,行醫當然是他們很重要的追求,但他們開個人診所的目的,在於他們的野心和企業家精神,”陳一谷(哈佛附屬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說,“但是現在那些30歲左右的醫生,他們是2000年之後成年的‘千禧年一代’,生活觀念發生了極大改變。”
“我不需要很多的錢,”這是當下許多美國年輕醫生的新理念,受雇於醫院的薪水已經非常夠花,他們更想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而不願在治病救人之外還要操心市場競爭。
再加上,美國醫學院費用昂貴,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用助學貸款完成學業,自己開業需要承擔盈虧,收入不穩定,風險太大,而成為醫院僱員收入會穩定得多。
這種觀念轉變導致的結果是,越來越少有人選擇新開診所,且原先那些診所或是醫生集團也越來越難招到年輕人,青黃不接,只好賣掉。
除了埋怨年輕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老一輩抱怨新一輩,並不少見,徐虹卻從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好”。
她是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即使在“兒科醫生大逃離”、“兒科醫生荒”這些概念被炒到鼎盛的時候,她也從不指責年輕人離開錢少、活重、醫患關係緊張的兒科是因為“急功近利”。
“我做小醫生的時候,醫院剛有正規大學生過來,我們的上級老師都非常寶貝我們,帶我們做各種操作。”她說,“現在學生多,醫生又很忙,對他們真的重視不夠。”
採訪中,徐虹反覆強調“溝通”兩個字,她希望老醫生能夠努力去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什麼,需要什麼。
她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質,這一代年輕人聰明、知識面廣,不喜歡机械而無意義地重複作業,“老醫生應當思考怎麼讓他們知道抄病歷有抄病歷的好。”

將心比心,才能將年輕一代培養得更好。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尋醫問葯網-醫脈”,版權均歸尋醫問葯網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東方女孩的笑容秘密牙齦美白

※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