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糖尿病只是吃太多甜食造成的,但最新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病風險中扮演關鍵角色。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罹病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倍以上。
台灣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指出,若父母其中一方有糖尿病,子女患病風險達40%;若雙親都有糖尿病,風險更飆升至80%。這種遺傳傾向在第二型糖尿病中特別明顯。
遺傳基因會影響胰島素分泌能力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帶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即使體重正常,也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現象。這解釋了為什麼有些飲食控制良好的人仍會患病。
高雄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台灣人特有的TCF7L2基因變異,會使胰腺β細胞功能下降25%。這種基因變異在亞洲人群中的攜帶率達15%,是重要的遺傳風險指標。
雖然遺傳因素難以改變,但後天生活型態調整仍能有效降低風險。建議高風險族群從30歲開始,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保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充足睡眠,可延緩甚至預防糖尿病發生。
營養師強調,高風險者應採取低升糖指數飲食,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要達25克以上。特別要注意的是,熬夜會使皮質醇升高,直接影響血糖控制,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
目前基因檢測已能評估個人糖尿病遺傳風險,但專家提醒,檢測結果應由專業醫師解讀,避免過度恐慌。重要的是建立正確防治觀念,而非糾結於無法改變的基因因素。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