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破壞性人工關節換置手術 安南醫院截骨手術成功保留膝關節 

病人吳先生(中)偕同夫人一起感謝張伯群醫師(右)治好他的左腳。

家庭幸福的退休族吳先生,因膝關節退化卻常作怪,輕則內側刺痛無法開心散步,或是紅腫痠痛影響日常生活,這幾年越來越呈現O型腿現象,經安南醫院骨科門診檢查後,確認關節退化內翻超過10度。

 

經主治醫師張伯羣評估後,吳先生接受矯正手術,出院後例行回診復建,現左腳已經是正常直線並可同時恢復正常行走,甚至還能做蹲踞動作,解除病人害怕膝關節術後活動角度受限之疑慮。

 

張伯羣醫師說,大部分膝關節的退化變形都是從內側關節面開始,隨之而來是逐漸的內翻變形及行走困難。過去針對膝關節退化,除了保守治療吃藥、復健及休息外,往往只剩更換人工關節為最後手段。

 

置換人工關節其實是一種破壞性的手術,係將膝關節原有軟骨及韌帶切除,用金屬覆蓋後,中間附加墊片,讓植入物替代原有關節的功能。人工關節畢竟不是上天給我們的,設計上會有先天上的限制,除了墊片磨耗有年限外,彎曲角度要超過120度相當不容易,此外感染風險也要注意。

 

張伯羣表示,中後期的膝關節退化,如果只有內側關節面的磨耗,不一定得接受人工關節置換,「HTO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也是另一個選擇。

 

張伯羣醫師指出,HTO手術保留住所有關節面的軟骨韌帶,在關節下方開一個缺口,把一小塊骨頭補進這個缺口,最後上下兩端用鋼板固定好,把內翻矯正成直線,讓上半身的重量平均的分佈在膝關節左右。

 

手術後用時間讓骨頭好好癒合,助行器保護一至二個月後即可恢復一般行走,關節處因重力平均分布而疼痛改善。手術效果可保護膝關節本身的軟骨磨耗,進而大大拖延往後可能更換人工關節的時程(根據大部分研究資料,平均可達十年以上),矯正手術的成本比人工關節手術還低,失血量也較少,疼痛指數較低,術後彎曲的角度會比人工關節還靈活,也大大降低感染的風險。

 

張醫師提醒,HTO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諸多好處雖甚多但不是萬能,如關節磨耗變形太嚴重,體重過重,或抽菸影響骨質的族群,就不太適合施做。

 

張伯羣醫師強調,不管在台灣還是日本歐美保膝治療的技術已越來越成熟且是未來的趨勢,有鑒於此,林瑞模院長整合骨科團隊之治療標準,在收治膝關節病變患者時,必須經過矯正保留膝關節可能性的評估,在確定不適合接受保膝治療的選擇後,醫師才會執行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吃益生菌前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