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用地面積較廣,但具低污染與土地應用多元優勢

發布日期2018 年08 月30 日16:11 | 作者EnergyTrend


綠能與化石燃料發電廠所需的空間差距到底有多大?相較於一座工廠就搞定的火力電廠,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需要範圍更廣的土地來大規模發電,近日荷蘭研究便指出,若要達成相同發電量,綠能需要的發電空間最多是化石燃料電廠的1千倍,但綠能具有低污染等優勢,廠商也能善用周邊空地開發各式用途,進一步提升土地效益。

荷蘭萊頓大學團隊透過收集9種能源系統、共177項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資料來比較所需要的用地範圍,其中功率密度則是每體積單位的功率,由電廠最大輸出功率除以重量或是體積得出。

研究指出,綠能與化石燃料的功率密度差距最高會到1,000倍,而生質能的功率密度最低為0.8W/m2,天然氣則高達1,000W/m2。近年成本快速下滑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功率密度也不高,發電量若要與化石燃料相當,所需空間為燃煤電廠的40~50倍,更是天然氣電廠的90~100倍。

相信大家也相當認同「綠能佔地廣」這件事,以台灣來說,若要達成2025年太陽光電20GW目標,需要2.8萬公頃土地,雖然目前已盤點出不少用地,但尚需要1萬多公頃土地才能達標;彭博能源財經(BNEF)報告也指出,中國需要9,355平方公里用地才能在2050年達到800GW太陽能,日本則需要2,000平方公里的地才能發展公用事業規模太陽光電。

但萊頓大學團隊認為功率密度只是建設發電廠的考量之一,環境科學家Paul Behrens表示,化石燃料會造成各式污染,因此雖然再生能源會佔用許多空間,但地方環境受損的機率較低。且綠能用地還可以開發多種用途,像是在陸上風電場附近種植農糧,裝置彈性高的太陽光電也可以設置在屋頂或是水面上。

不過再生能源與人爭地、單位發電面積表現較差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未來人口增加,對食物與住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Beherens表示,這對生質能來說相當不利,生質能功率密度最低,電力難以販售、再加上有些生質能電廠採用的原料可食用。

因此為避免土地與農糧競爭,Beherens認為屋頂太陽能是綠能最佳選擇,可直接建設在住家或是企業屋頂上,既不會佔地同時也可為用戶省電費。研究更指出,到了21世紀中期,新型3D太陽光電設計將可讓功率密度提升3~5倍。

BNEF研究也指出,由於土地限制因素,亞洲太陽能未來將以住宅、學校與工廠等小規模太陽光電為主,預計屋頂太陽能在中國、印度、日本、南韓裝置規模可在2050年達到700GW。

假如受到土地面積限制,近海國家也可往「海上」發展,Beherens指出,離岸風電也是發展再生能源的好選擇,未來的綠能技術諸如海藻發電(algae farms)也不會與民眾爭奪用地。

巴黎協議後,各國紛紛開始訂定綠能政策與明確的承諾,希望可在發電與節能減碳之間取得平衡。因此為了不讓綠能政策開天窗,再生能源發展走向與土地盤點就是相到重要的議題,每個國家各有適合自己的綠能,發電量、生態、用地面積與成本都是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Energy Policy》。

(本文由EnergyTrend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s://www.re.org.tw,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工業材料相關資訊推薦】

※無毒橡膠墊片哪裡買的到?

※哪一些是橡膠加工製品?又區分什麼用途

※如何選購橡膠製品橡膠按鍵規格有哪些?該如何應用在商品上?

※有廠商專門客製化橡膠製品嗎?